维生素对家禽的重要作用
维生素是家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、繁殖所需的微量营养成分,其主要作为营养代谢中的辅酶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可有效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、吸收和代谢,增强抗应激能力,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机能,提高生产性能,改善产品品质和繁殖性能,增加养殖经济效益。
维生素是家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、繁殖所需的微量营养成分,其主要作为营养代谢中的辅酶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可有效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、吸收和代谢,增强抗应激能力,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机能,提高生产性能,改善产品品质和繁殖性能,增加养殖经济效益。
一、维生素的概念及其特点
维生素,又名维他命,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,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。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,但维生素在机体生长、代谢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虽然不同,但是有以下几个共同点:
1. 外源性,机体自身不可合成或合成量不足,需持续从食物中获取;
2. 微量性,机体所需要很少(需要量以IU,mg或μg计算),但是发挥巨大作用;
3. 调节性,不是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,不会产生能量,但能够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;
4. 特异性,动物机体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,出现相应的特异性缺乏症状。
二、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代谢功能
根据溶解性质,可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。
脂溶性维生素包括:维生素A,维生素D,维生素E,维生素K,仅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。
此类维生素在肠道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;大部分储存于脂肪组织,少量由胆汁排出;可以在肝脏等器官中蓄积,排泄慢,过量引起中毒;当食物中短期摄入不足或缺乏时,可动员体内储存的维生素来维持正常功能的需要。
水溶性维生素包括: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,B族维生素包括B1,B2,B6,B12,烟酸,泛酸,叶酸,生物素和胆碱等。
此类维生素的特点是不在体内储存,当机体内这些营养素充裕时,多余部分通过尿液排出。水溶性维生素构成多种酶系和重要辅酶,参与机体糖、蛋白质和脂肪等多种代谢。由于在体内存量少,必须经常摄取,缺乏后症状出现较快,一般不会引起中毒。
维生素作为调节因子或酶的辅基,参与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消化、吸收和代谢。没有维生素,体内代谢过程就不能顺利进行,机体生长、繁殖和免疫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等就无法满足。(表1)
表1 维生素的代谢功能
维生素 |
代谢功能 |
维生素A |
蛋白质代谢,尤其在微团表面。参与视网膜视(红)紫质的形成。 |
胆钙化醇(D3) |
调节钙、磷平衡,影响小肠钙的吸收、骨钙的吸收和释放以及肾钙再循环效率。 |
α-生育酚(E) |
生物抗氧化剂,主要作为细胞膜的电子受体发挥作用。防止过氧化物的形成。 |
凝血维生素(K3) |
为凝血酶原合成所必需,参与血凝的因子。也参与能量系统的电子转移。 |
硫胺素(B1) |
丙酮酸脱羧酶和转酮酶的辅酶。 |
核黄素(B2) |
黄素酶(FMD和FAD)的组成部分,该酶在NAD、NADH代谢中作为氢的受体。 |
吡哆醇(B6) |
氨基脱羧酶和氨基转移酶的辅酶,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。 |
烟酸(尼克酸,PP) |
各种脱氢酶途径如NADPH的辅酶。 |
泛酸(B3) |
参与酰基转移酶系如丙酮酸→琥珀酸。也参与β氧化和长链脂肪酸的合成。 |
生物素(H) |
羧化酶系如乙酰CoA羧化酶的组分,参与脂肪酸合成、葡糖异生作用以及氨基酸分解代谢。 |
叶酸(B11) |
甲基化酶系,如高胱氨酸到蛋氨酸的转化、DNA合成。 |
钴铵素(B12) |
参与转甲基反应,甲基丙二酸单酰CoA羧基变位酶组分。 |
胆碱(B4) |
甲基基团的转移和供体。 |
抗坏血酸(C) |
参与氢离子和电子的转移和羟基化作用。 |
注:摘自蔡辉益等(2007)。
三、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家禽常见维生素缺乏症
如果家禽机体内的维生素供应在一定时期内低于需要量水平,家禽就会出现典型的缺乏症。总的来说,B族维生素的缺乏症发病较快,一般在5-7天内就会出现症状,原因是这类维生素在体内几乎没有储存。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的出现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。因为禽类,特别是成年禽类可以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储存这类维生素。表2,列出了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及家禽维生素缺乏的主要症状。
表2 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及家禽主要缺乏症状
维生素 |
主要营养生理功能 |
主要缺乏症状 |
VA 视黄醇 抗干眼维生素 |
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;②提高繁殖性能;③维持上皮组织健全;④保证骨骼正常发育;⑤维持神经细胞功能;⑥增进免疫机能。 |
①夜盲症,眼角膜软化、干眼等;②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,鸡孵化48小时死亡;③骨骼发育不正常,共济失调;④抗病免疫机能下降,出现腹泻、感冒等症状;⑤厌食、生长停滞、消瘦、羽毛凌乱。 |
VD3 胆钙化醇 |
促进肠道钙和磷吸收,调节血液钙和磷水平,促进骨骼钙化。 |
①骨质疏松、脆弱,易骨折,爪软曲;②产蛋量及孵化率下降,蛋壳质量差,雏鸡发育迟缓,软骨症;③生长慢,羽毛缺少光泽。 |
VE 生育酚 抗不育维生素 |
①生物抗氧化作用;②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;③调节性腺发育及生殖功能;④保证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。 |
①繁殖机能障碍,公鸡睾丸萎缩,免疫力下降;②1-3天胚胎死亡,雏鸡脑软化症和渗出性素质病;③白肌病(肌肉营养不良),肌纤维退化。 |
VK 甲萘醌 凝血维生素 |
①参与凝血活动(通过γ羧基谷氨酸残基激活凝血因子Ⅱ、Ⅶ、Ⅸ和Ⅹ);②参与成骨素(血浆骨钙素)的合成。 |
①凝血时间延长,皮下及脏器周围出血,关节出血;②雏鸡皮下肌肉广泛出血,引发贫血症,蛋壳有血斑,孵化18天以后因不明出血死亡。 |
VB1 硫胺素 |
①作为脱羧酶和转酮酶的辅酶参与能量代谢;②为神经介质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,影响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和脂肪酸合成;③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功能,保持胃肠功能。 |
①初期表现为嗜睡、厌食、消瘦、生长缓慢,神经机能障碍,心肌萎缩,胃肠功能紊乱,下痢等;②后期发展为多发性神经炎,头部后仰,神经变性和麻痹;③增重慢,猝死,呕吐;④孵化9-21天及出壳10-14天死亡率高。 |
VB2 核黄素 |
①以辅基形式与特定酶结合形成多种黄素蛋白酶,参与蛋白、脂类及碳水化合物代谢;②强化肝脏功能,为生长和组织修复所必需。 |
①鸡爪向内弯曲(卷爪麻痹症),用跗关节行走,腿麻痹,腹泻;②孵化9-14天或17-21天胚胎大量死亡;③母鸡产蛋量降低,且肝内脂肪含量增加。 |
VB6 吡哆醇/醛/酸 |
氨基转移酶和氨基脱羧酶的辅酶,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。 |
多发性神经炎,鸡异常兴奋,癫狂,痉挛,翅下垂,羽毛粗糙脱落,下痢,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。 |
VB5(VPP) 烟酸、尼克酸、 尼克酰胺 |
以NAD和NADP形式参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,在代谢过程中主要起传递电子(氢)的作用。 |
食欲下降,生长缓慢,骨骼异常,关节肿大,弯曲,皮炎,口腔和食道上部炎症,腹泻,黑舌症,羽毛蓬松,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。 |
VB3 泛酸、遍多酸 |
辅酶A的组分,参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和利用,抗体合成。 |
生长受阻,羽毛生长不良,皮炎,口角及眼睑周围结痂,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,在孵化14天出现死亡,胚胎皮下出血及水肿等。 |
VH 生物素 |
以多种辅酶形式(如羧化酶系乙酰CoA羧化酶)参与脂肪酸合成、糖异生作用以及氨基酸分解代谢。 |
①爪、喙、眼周围皮炎,胫跗骨末端肿大和扭曲;②骨骼异常,出现胫骨短粗症(脱腱症),孵化19-21天死亡严重;③脂肪肝肾综合症(FLKS)。 |
VB11 叶酸 |
甲基化酶系的辅酶,参与一碳基团的转移。 |
①羽毛生长迟缓、生长减慢,出现巨红细胞贫血症和胫骨短粗症;②孵化率低,喙畸形及胚胎软骨畸形。 |
VB12 (氰)钴胺素 |
为钴酰胺辅酶的组分,促进神经细胞的形成并维持神经系统的完整性。作为一碳单位(如甲基)转移、合成酶的辅酶参与三大养分代谢。 |
①生长受阻,羽毛生长迟缓和神经障碍,贫血,肥骨短粗病,抵抗力和繁殖力下降,肾脏损伤;②孵化率下降,孵化20天死亡率高,出壳雏鸡骨骼异常,腿萎缩,水肿,器官脂化。 |
VB4 胆碱 |
①甲基供体;②参与肝脏脂肪代谢;③细胞组分;④神经传导。 |
雏鸡生长缓慢,脂肪肝,肾脏损伤,并与胫骨短粗病或脱腱症(肌腱从踝部滑胶)的发生有关。 |
VC 抗坏血酸 |
①特效抗氧化剂,参与原骨胶原合成过程中的脯氨酸残基羟化作用;②参与电子传递、氨基酸氧化;③解毒功能,促进抗体形成,刺激免疫系统功能。 |
①一般不缺乏,缺乏症有生长阻滞,食欲下降,活动力丧失,皮下有关节弥散性出血,骨折,羽毛无光,体重减轻,贫血,抵抗力和抗应激力下降;②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下降。 |
四、维生素的毒性与家禽的耐受力
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家禽维生素中毒的现象。只有维生素的饲喂水平过高时,才会出现中毒。一般来说,脂溶性维生素易发生中毒,高于正常水平3-30倍时就会出现中毒反应。而大多数B族维生素的中毒水平要高于正常水平的100倍以上。(表3)
一般饲养条件下,最有可能出现中毒的维生素是A、D3和胆碱。家禽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胫骨软骨发育不良,生产性能下降(Li等,2008),严重时出现神经机能障碍。胆钙化醇(D3)的毒性比麦角钙化醇(D2)的毒性小5~10倍(Baker等,1998),家禽采食过量的维生素D3会产生骨盐重吸收综合症,造成内脏和软组织中钙的异常沉积,物别是肾小管钙化而损坏鸡的肾脏。日粮含有高水平的钙和磷时,维生素D3和代谢物的毒性作用也会加强(Baker等,1998)。氯化胆碱25%,高水平的胆碱会破坏电解质平衡,抑制生长(蔡辉益等,2007)。维生素E、C和生物素的毒性较小,当添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20-30倍时才会出现中毒反应。其它B族维生素只有高于正常添加水平100倍以上时,才会出现中毒现象。饮水添加维生素的中毒现象很少见,因为当水中添加物太多时禽类就会拒绝饮水。因此,实践中应该注意维生素A、D和胆碱的适宜用量。
表3 维生素的毒性
维生素 |
安全高限(单位/kg饲料) |
安全高限/正常水平 |
A |
80000 IU/kg |
10 |
D3 |
10000 IU/kg>60天 50000 IU/kg<20天 |
3-4 20-30 |
E |
1000 IU/kg |
20-30 |
K |
2000 mg/kg |
1000 |
C |
5000 mg/kg |
20 |
硫胺素 |
3000 mg/kg |
700 |
烟酸 |
3000 mg/kg<20天 |
100 |
核黄素 |
1000 mg/kg |
200 |
吡哆醇 |
4000 mg/kg |
1000 |
叶酸 |
5000 mg/kg |
5000 |
泛酸 |
2000 mg/kg |
150 |
生物素 |
2.5 mg/kg |
15 |
B12 |
5 mg/kg |
350 |
胆碱 |
20000 mg/kg |
20 |
注:摘自蔡辉益等(2007)。